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返回首页
【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内容直白,通俗易懂,属于开胃小菜。考生须重点关注第二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道德本属哲学范畴,某些内容“公、婆皆有道理”,对本章个别题目请勿过于较真。
【内容精讲】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
1.指导功能
2.评价功能
3.教化功能
三、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2014年新大纲变化)
(一)联系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两者联系密切。
1.两者作用上相互补充、协调
2.两者内容上相互借鉴、吸收
会计法律制度中含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也包含会计法律制度的某些条款。
【注意】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二)区别
1.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2.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布和修改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条例。
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日积月累,约定俗成。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的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5.评价标准不同
会计法律是以会计人员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为标准来判定其行为是否违法;
会计职业道德则以善恶为标准来判定人们的行为是否违背道德规范。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014新大纲变化)
八条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一、爱岗敬业——基础(★★★)
(一)含义
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
爱岗: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敬业: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或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
“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二)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
2.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3.安心工作,任劳任怨。
4.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要把好关、守好口,绝不能有“都是熟人不会错”的麻痹思想和“马马虎虎”的工作作风。
5.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忠实于服务主体、忠实于社会公众、忠实于国家。
二、诚实守信——根本和精髓(★★★)
(一)含义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守信: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认为,“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他终身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朱镕基同志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二)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秘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三、廉洁自律——前提和内在要求(★★★)
(一)含义
廉洁: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保持清白。
自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廉洁是自律的基础,自律是廉洁的保证。
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
(二)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
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公私分明,是指严格划分公私界线,公是公,私是私,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不贪不占,是指会计人员不贪、不占、不收礼、不同流合污。——“打铁需要自身硬”
3.遵纪守法,一身正气。
四、客观公正——理想目标(★★★)
(一)含义
客观: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
公正:平等、公平正直,没有偏失。
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
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基本要求
1.依法办事——会计工作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
2.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贯穿于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二是最终结果公正。
3.如实反映
五、坚持准则——核心(★★★)
(一)含义
坚持准则: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所左右。
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
坚持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准则
2.遵循准则
3.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六、提高技能(★★★)
(一)含义
提高技能:会计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会计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活动。
提高技能是会计人员的义务,也是在执业活动中“做到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基础”,是“参与管理的前提”。
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
(二)基本要求
1.具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2.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七、参与管理(★★★)
(一)含义
参与管理,简单的说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
(二)基本要求
1.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强化服务——归宿(★★★)
(一)含义
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会计职业强化服务的结果,就是奉献社会。如果说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出发点,那么,强化服务、奉献社会就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归宿”点。
(二)基本要求
1.强化服务意识
2.提高服务质量
【注意】质量上乘,并非是无原则地满足服务主体的需要,而是在坚持原则、坚持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用户或服务主体的需要。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普及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开展“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的“核心”,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4.其他教育
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包括:形势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2014年新大纲变化)
1.接受教育途径
(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①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②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2)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
2.自我修养的途径
(1)慎独慎欲
①慎独: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办事。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
②慎欲:用正当的手段获得物质利益。
一是要把国家、社会公众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
二是做到节欲,对利益的追求要适度适当,要合理合法,反对不正当手段达成利己的目的。
(2)慎省慎微
慎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总结而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
慎微:在微处、小处自律,从微处小处着眼,积小善成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自警自励
自警:随时警醒、告诫自己,要警钟长鸣,防止各种不良思想对自己的侵袭。
自励:以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激励自己、教育自己。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与实施(☆)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二、会计行业的自律
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
四、社会各界的监督配合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
一、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的意义
1.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对会计人员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使广大会计人员生动而直接地感受到道德的价值分量
3.有利于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二、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
(一)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1.执法检查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
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二)会计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与约束
(三)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注意】对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表彰奖励,应注意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返回首页